黄金城集团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喂养方式是近几年重症营养与代谢研究中讨论的问题之一。常见的EN喂养方式包括持续性喂养和间歇性喂养两种。它们之间有哪些异同点,分别适合哪些患者人群?下面一起来展开讨论。

 

一、持续性喂养

 

持续性喂养(continuous feeding)是指,通过EN途径,如经口、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等,24小时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的喂养方式。这种方式通常需借助营养泵进行输注,以确保营养液的恒定速度和浓度。适用对象为,难以或无法耐受经胃单次输注EN的危重症患者。

 

持续性喂养为患者提供了不间断的营养物质,并确保浓度、速度、渗透压等因素恒定,可降低间歇性单次大量喂养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恶心、呕吐、腹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还可减少胃潴留,有助于保障胃肠道黏膜和屏障功能,并帮助维持血糖的稳定[1]

 

ICU危重症患者的内环境往往严重紊乱,并常伴有胃肠功能减弱,持续性EN可能会改变患者胃肠道激素分泌,导致长期代谢并发症[2],同时还长时间限制了患者的活动。

 

二、间歇性喂养

 

间歇性喂养(intermittent feeding )是指,一天喂养4~6次,每次超过20~60分钟的喂养方式。有或没有EN注射泵均可,通常适用于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

 

可以确定的是,间歇性喂养有助于患者保持肠道活动的昼夜节律,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特点的喂养方式;并可显著增加胃容量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改善胃肠动力;还有利于危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参与生理治疗。

 

但相较于持续性喂养,间歇性喂养更易引起胃内容物负荷量增加,增加反流、误吸、腹胀、呕吐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不如持续性喂养。

 

经过前面的分析,黄金城集团对两种喂养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具体到临床实践中,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该如何选择?以下是《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的相关推荐意见,供大家参考了解[3]

 

● 重症患者和大手术后的患者实施 EEN,建议使用EN输注泵连续输注;

● 病情稳定、耐受良好且接受长期EN的患者,建议使用间歇输注法,以恢复正常的饮食节律;

● 若出现不耐受,建议暂停或降低输注速度至原先耐受的水平后,再逐渐增加输注速度,或将间歇输注改为连续输注;

● 对于有高误吸风险的患者,建议使用EN输注泵连续输注,并调控适宜的输注速度,但应避免24小时持续输注。

 

至于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对腹泻的影响,现有的相关研究报道不一。虽然有荟萃分析提示,持续性喂养可减少腹泻风险,但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而一项较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认为,任何喂养方式都不能被认为是腹泻的危险因素。

 

那么,如何有效缓解EN相关性腹泻?

 

米元元等[4]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中建议,在EN输注前1h内,建议给予半固态剂(甲氧基果胶或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提高喂养耐受性。

 

Nakamura 等[5]通过一项涉及954名危重患者的研究发现,采用EN半固化喂养可以降低危重患者营养不良和腹泻的发生率。




半固化喂养之所以对EN相关性腹泻的缓解有效,其原因可从两方面来概况 :一方面半固态剂具有良好的凝胶性,可有效增加EN的黏性,使之形成类似胃研磨过的半固化食糜样物,更贴合胃肠道内的生理状态,提升胃肠道耐受性,降低腹泻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半固化喂养的方式有助于减少腹腔压力,保障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6]

 

总的来说,对于ICU患者而言,没有最好的喂养方式,只有合适的喂养方式。不管是持续性喂养,还是间歇性喂养,都可以通过添加EN半固态剂的方式来提升喂养的耐受性,从而更充分地发挥EN的治疗作用,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

 

参考文献

[1]  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

[2]  雷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2023.

[3]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杂志,2023.

[4] 米元元,黄培培,董江,等.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9.

[5] NAKAMURA K, INOKUCHI R, FUKUS HIMA K, et al. Pectin-containing liquid enteral nutrition for critical care: a historical control 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study [J]. Asia Pac J Clin Nutr, 2019.

[6]王岩.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