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城集团

11月14日16个“世界糖尿病日”。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数据显示,全球5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约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风险。


 

为应对这样“凶险”的慢性病,我国临床总结出了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具体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监测,以及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不合理,会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特别在许多居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观念里,认为只要少吃就可以控制血糖,或者是只要不吃甜的就可以降低血糖,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糖尿病患者最容易犯的6个营养误区,一起了解真相,科学控糖。

 

误区1: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个体的胰岛功能好,摄入的糖分能充分代谢利用,那就不会得糖尿病。反之,如果因为多种因素导致胰岛功能异常,那么少吃糖甚至不吃糖,也会得糖尿病。

 

误区2: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再吃水果了

 

水果中除了含有糖分,还含有较多水分和膳食纤维,因此,水果的升糖速度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快。对于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可以定时、定量选择一些升糖指数较低,且水分、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水果,比如柚子、草莓、车厘子、苹果、李子等等。

 

误区3:不甜的食物可以敞开吃

 

判断某一种食物是否为高糖食品,不能仅依靠口感。食物的升糖指数,并不和其甜度成正比,例如人们常吃的白米饭、粥,以及馒头、面包、面条等精制碳水类食物,尽管口感甜度不高,但却是升糖饮食名单中的“大哥”。一般来说,高升糖指数主食多为精细粮食,低升糖指数主食多为粗粮,应该搭配着来吃。此外,市面上的“无糖食品”只是指不添加蔗糖,用糖醇或非营养性甜味剂来替代蔗糖的食品,但一样含有淀粉,同样需要限量。

 

误区4:糖尿病患者都该节食减重

 

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诸多因素有关,尽管控制体重对控制或预防糖尿病有益,但对于一些BIM指数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节食减重不仅无益,还可能引起血糖的较大波动,导致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

 

就算是BIM指数较高的糖尿病患者,也应该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否则容易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健康则更无从谈起。

 

误区5:无症状糖尿病,只需饮食控制,无需吃药

 

糖尿病发病非常隐匿,初始期往往没有症状,但却悄悄使人体全身的细胞、器官迅速“糖化”:血管、心脏、肾脏、大脑……无一不是其“攻击”对象,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等待患者的可能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即使是无症状的糖尿病,也应该科学控制饮食,遵医嘱规律用药。

 

误区6:用了药,就不用控制饮食了

 

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平稳血糖,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如果饮食控制不好,药物的量就需要加大,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因此,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贯穿到糖尿病的整个病程中,只是不同阶段饮食控制的要求不同而已。

 

近年来,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变化,糖尿病也有了新的发展趋势,除了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糖尿病死亡的人口还出现了低龄化特征。对于这样一种“凶险”的慢性病,“早发现、早干预、科学管理、平稳控制”相当关键。